2025年是南沙建区二十周年、自贸试验区建设(运作)十周年、《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中考之年以及“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南沙作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和新引擎和“未来发展核”5万炒股怎么加杠杆,迎来新机遇。
大国重器“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助力实现“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的科学梦想;全年新设企业数同比增长165.7%、增速全市第一;15%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累计兑现红利超12亿元……随着《南沙方案》重大利好效应加快释放,南沙改革开放动力活力持续迸发,产业发展向新向实。
新的一年,南沙胸怀“图南之志”,向海南拓图强,持续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力推“五港联动”,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全力打造“未来发展核”,擘画“湾区之心”新蓝图,冲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高地,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南沙方案》迎中考年
重大利好效应加快释放
南沙是湾区的南沙、中国的南沙,更是世界的南沙。2022年国务院高规格出台《南沙方案》,赋予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历史使命,为南沙划定了2025和2035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今年是南沙交出第一份答卷的关键之年。
当前南沙全区正以《南沙方案》为牵引,全面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系统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在新起点上全面推进南沙开发开放,全力打造未来广州新核心、湾区发展新引擎。
一批极具含金量的政策红利效应持续释放:
《南沙方案》《南沙意见》《南沙条例》《南沙措施》等有序实施,《南沙方案》15%企业所得税优惠、港澳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重点行业企业进一步延长亏损结转年限等优惠政策累计兑现红利超12亿元。
落地“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经由南沙客运港口岸入境外国旅客同比增长近10倍。
同时,南沙还针对不同产业领域推出“制造业十条”“强芯九条”“网数九条”“南沙总部经济政策”等专项支持政策,精准匹配企业发展需求。
一批重大平台、项目正在南沙落地生根:
《南沙方案》划定的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三大先行启动区,已成为深化与港澳融合发展的桥头堡,落地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新鸿基庆盛枢纽站场综合体等标志性合作项目。
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大湾区场景创新中心、“双碳”服务中心挂牌运作。
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揭牌运营;启动全国首个机构跨境养老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加快建设,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
大湾区科学论坛等国际盛会接连不断。
科技产业创新融合
新设企业增速全市第一
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时不我待!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南沙是大湾区科学创新的重要“极点”。新年伊始,南沙出台一系列新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新质生产力,为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1月2日,2025年首个工作日,南沙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大会作为开年第一会,发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补双强的一揽子政策。
其中,《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政策意见》聚焦海洋科技、空天科技、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符合南沙实际特色的创新赛道,突出产业创新的核心方向,同期发布的“双倍增”政策以真金白银,扶持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做大做强。
1月25日,南沙率先推出《广州市南沙区强信心增动力开新局若干措施》,强信心、增动力,奋力推动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新年不断出台的新政,向全社会释放南沙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全国第一根智慧灯杆就在南沙万达市民广场,智慧灯杆现在风靡全国,可以说南沙引领了全国之先。”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理事长袁峰对南沙对科创支持力度深有感触,“我们跟随南沙一起成长,也得到了这片土壤的精心浇灌和孕育。”
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自2011年落地南沙以来,已形成“1个研究所+6个孵化企业”的中科系团队,孵化企业之一中科凯泽在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被评为广州市种子独角兽企业。
如今,南沙正高标准建设南沙科学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海洋科创领域,大国重器——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建成入列,助力实现“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的科学梦想;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南沙拥有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人工智能领域,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登陆纳斯达克;
集成电路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生态,晶科电子在港交所上市,位列港股6年多来超购倍数排名之首;
生物医药领域,聚焦眼科、医疗器械、合同研发生产、细胞和基因治疗等赛道开展前沿技术创新;
航空航天领域,南沙是大湾区的重要阵地,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赋能航天产业化在广东跑出加速度,正在打造火箭制造、卫星研制和航天应用产业集群……
一系列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创新发展动能积厚成势。
数据显示,南沙累计已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9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中心34家,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近130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1100家。2024年南沙全年新设企业数同比增长165.7%、增速全市第一。
高端资源加快汇聚
面向世界双向奔赴
长达68天的史上最大海边灯会——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正在进行中,绚烂彩灯和宜居环境让南沙出圈,吸引了大湾区居民前来打卡。
过去一年,“湾区之心”魅力尽显,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广州南沙(湾区)半程马拉松赛、广州草莓音乐节、风暴电音节等刮起一股南沙旋风,带动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保持双位数以上快速增长。
“作为一个四年内来南沙近100次的香港居民,我应该有资格向大家道一声:欢迎来南沙。”1月15日,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顾问梁振英在南沙发出呼吁,希望更多的港澳人士通过南沙这个重大平台融入大湾区发展,分享机遇和未来。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高端要素集聚。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之一,正全力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面向世界的南沙,成为一座吸引着海内外投资者双向奔赴之城,助力共建高端资源汇聚的新广州。
去年以来,南沙持续释放“把企业作为城市发展第一资源”的信号,推出“优化企业服务16条”,首次召开全球招商引资引智大会,吸引企业、人才加速聚集“湾区之心”。
与此同时,国家级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在南沙加快建设,大力支持香港及全球的物流贸易、会计、法律、保险、咨询管理等方面的企业进驻,更多的海外企业通过南沙进入中国市场。
在南沙,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科学家,都将站上湾区之心“C位”,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南沙建设全省唯一的国际化人才特区,“国际化人才特区新九条”立足湾区面向世界多层次引才育才,对全职高层次人才奖励最高300万元,对于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分别给予3—12万元的补贴,对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税超过15%的部分予以补贴。
港式国际化社区加快建设,营造趋同港澳的公共服务环境,近年来南沙累计落户了近3400家港澳企业,集聚了1.1万名港澳居民。
一批海内外产业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工匠、高校毕业生和创新团队落户南沙,近三年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入选数约占广州全市三分之一,近五年高层次人才数量年均增长100%;2024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48名教授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
一座人人心向往之的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正在“湾区之心”崛起,也为南沙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图片:刘伟、罗仲贤、资料图
编辑:林春萍
校对:武姣姣
二审:刘嘉欣
终审:李夏同
签发:李立志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5万炒股怎么加杠杆